其次◆◆★■,好稿件要有开阔视野■◆★◆■★。我几次参加中国新闻奖的评选■◆■★◆,有一次写了一篇《什么样的作品能得中国新闻奖》,广为传播。好稿件一定要视野开阔■★★。
高明勇◆★:祝贺方教授◆◆■■★◆“新闻作品集”出版★◆★■■,不管对南京大学来说,还是对您个人来说,相信这都是非常珍贵的校庆礼物。其实■■,这不仅是一部个人新闻作品集★◆★,还是一所大学的历史记忆,更是一个时代的思潮缩影。翻阅内容,想到“历史的天空”歌词,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,一串串熟悉的姓名。这牵涉到一个命题,如何庆祝一所大学的校庆,您是怎么思考的?
秉承这些原则,我挑选了◆◆■“我们应该怎样为21世纪培养人才”;■★■“今日我以南大为荣,明日南大以我为荣”◆■◆◆;“整顿学风大讨论◆★◆★”;“大学生打扫厕所做保洁员◆■■”等。这些活动,都在主流媒体上得到过重点报道和广泛赞誉,产生很好的社会反响◆◆。南京的媒体朋友给我起个外号“南通社◆■★”,■◆★■“南京大学通讯社◆■”的意思。
从前年,我就琢磨,怎样在母校120周年时送上一份沉甸甸的非同一般的礼物◆■■。我想到了把我写学校的新闻作品结集出版◆★■★。我直接写信给学校党委书记胡金波,他非常支持,当即批复给常务副校长谈哲敏院士。在两位校领导直接关心下★★◆■,《方延明新闻作品集》得以顺利出版,并在校庆日子里与读者见面。
方延明:我以为,一所大学的使命,应该是与国家共命运◆★★。南大校庆日为什么定在5月20号?其实就是为了纪念“五·二○”。1947年5月20日,由中央大学(南京大学前身)始发的“五·二○”运动迅速扩展到京沪苏杭等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,各地学生纷纷行动起来,从此“反内战★★、反饥饿、反迫害”的口号普及全国各地◆★■◆■■,形成全国性的,被毛主席称之为“开辟了第二条战线。”
方延明:我想★★,最好的纪念就是如何使这所学校的优良学风和校风传承下去。今年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,在全校范围内讨论◆◆■■★■“南大精神★★”◆★,书记◆◆■★★◆、校长、院士★◆◆,全校师生员工都参与,上上下下,多次反复,最后确定◆★“南京大学精神谱系★★◆”,5月18日的《光明日报》对此做了重点报道。
高明勇:2011年,清华大学100年校庆★★■◆■■,当时我与曾先后在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江苏省任职的任彦申教授访谈时,他提出“清华百年动力■◆◆,解决中国问题。★■◆■◆”今天,在南京大学120年校庆之际,作为一位横跨数学、新闻■■◆★★■,在南京大学生活了50年的教授,您怎么思考大学的使命和意义?
我以为最核心的东西诚朴,励学敦行■◆◆★,主要在践行上,嚼得菜根,做得大事◆◆★■★★。南大人一直很低调,大家都觉得诚朴有余◆◆■,雄伟不够。我觉得还是诚朴一些好,没有真东西,一天到晚咋咋呼呼,并不好。
高明勇:印象中■◆■,十年前南京大学110年校庆时提出■◆★■★“序长不序爵”的原则,在当时引发很大轰动■◆★,赢得社会好评,但是这一原则并没有被推广开来,您认为原因在哪◆★?
方延明:南京大学素来尊重专家,尊重人才◆★,敬重教授,敬重长者,不崇拜权力◆◆★★■,敢挑战权威★◆◆★。在抗战时期,中央大学的教授就有不买蒋介石账的◆■★◆,有一个流传较广的“蒋公的面子”的传说。前些年◆■★★■◆,包括现在,人们对“官本位◆■★◆◆”深恶痛绝,敢怒不敢言■■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,南大在国内首创■★■◆◆“序长不续爵”,带来一股清新的风◆◆★★,赢得社会一片赞誉是很自然的◆★。但是这件事可能很难推广,只有像南大这样的学校才可以这么做■◆■★,因为她有底气■◆,有文化,有传统,不会特别在乎权威◆■■■◆◆。现在推广起来依然很难,寄希望随着社会民主生活的进步◆◆★★■,尊重科学,尊重人才,敬畏文化,能逐步推广开来。
方延明:南大精神有两个源流■■■,一是中央大学的源流★◆◆■■■,一是金陵大学的源流,二者都强调◆★■★■★“诚★★”。诚、朴、雄、伟,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在任时确定的,每一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。励学敦行★★■◆★■,是百年校庆时加上去的。本来前面四个字是分开的,现在成了诚朴■◆★◆★★,雄伟,励学■◆◆,敦行。
高明勇:书稿匆匆读完,感慨不已★◆◆★◆,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闻以前没有读过,但今日读来,既感亲切,又耳目一新◆■★,不管是报道的内容,还是新闻的写法◆◆◆,都足以担纲南大校史的另类记录。时隔多年,重新翻看这些“历史的草稿”★★◆■◆◆,您有哪些感慨◆■★★◆■?
此外,要有独家的好策划,没有策划就没有精品★★◆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拜金主义盛行■■◆,大学教授卖馅饼★■★■,大学生卖茶叶蛋,令人忧虑。我在南京大学抓住一个好苗头,策划了以一封“渴望”来信为由头的重塑理想大讨论。《人民日报》于1993年5月5日在头版头条配发编者按发表,引起社会强烈反响。
方延明■■■◆:谢谢◆★★。一所大学的校庆,实际上是这所学校历史文化的完美呈现★■。南京大学是一所享誉国内外的百年名校■■■◆,大气、厚重。作为一个在母校生活了50年的南大学子★★◆,我是读书、工作、退休养老,与母校融为一体了,今生之大幸。
老领导们都是治校理政的领导者和参与者,富含深情。几位老领导题词都有个性,曲钦岳校长是“举南大旗■◆★,知师生音”,掷地有声。蒋树声校长是“笔风墨意,澄怀怡心◆◆■◆★”,富有诗意。陈懿校长90岁了◆★■■,他给我打了几次电话说,要感谢南京大学在这样一个时间点热情支持出这本书。他写的是◆◆■★■★“真人真事谱就非凡历史,非凡历史呈现硕果累累,累累硕果承载优良校风,校风优良代代相传,历久弥新再创辉煌。”可以说,用心良苦,他希望师生员工都能好好看看里面的人和事,传承南大的好传统。陈骏校长写的是“一本回味隽永的南大故事集选,一部鲜活厚重的南大文化日记。”韩星臣书记是■★◆◆★★“似海雄文传道义,如椽手笔写春秋”非常大气。洪银兴书记写的◆★★■■★“讲好南大故事,传承南大精神,扩大南大影响”。张异宾书记题的是“真言呈历史,实绩显南雍”。
方延明:一句话■★★◆,还是祝福吧★★。习讲过,“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、牛津、斯坦福、麻省理工、剑桥,但会有第一个北大、清华、浙大■■★◆■、复旦、南大。”5月18日◆★■■◆,又寄语南京大学■★■■。祝愿母校,早日建成与世界名校齐名的世界一流大学。(完)
方延明:这些年来◆★◆■■,对大学的评价一般是教书育人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。我以为不同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的使命◆★■■★■,著名大学还是要看你的杰出人才培养和标志性◆■、重大基础性研究成果。寄希望在不远的将来,我们也能有世界大奖◆■■◆★★,要多到国际舞台上去拿奖,拿大奖◆★■。下棋找高手,弄斧到班门。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不是自娱自乐,在家里是英雄,出去狗熊了。要真厉害◆★,而不是假厉害,不能一打就趴下了■◆◆◆。
高明勇:听说您是从自己撰写的2000多篇新闻作品中挑选出现在的篇目■◆◆,这应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作为采访者■■■★★◆,写作者■★◆★★★,也作为研究者,您的取舍原则是什么?
方延明■◆◆★◆:我认为首要的原则还是◆◆★★■■“重要性”■◆★■。有一个前提,我是在南京大学这样一个学校里面做新闻的★◆■◆★■,素材、题材毕竟单一★★■★◆。但是◆◆■◆★,这并不妨碍我发挥,我有对学校情况的深入了解和浓厚感情★★★,这是外面记者没法比的★★■★◆。艾丰讲过,人民日报记者要想总理所想,一个南京大学的新闻能上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,一定是有全国意义。
高明勇:去年3月,总理到南京大学考察时,勉励学子说★★◆■“沉下心来践行校训”。作为一位融求学与执教都在南大的南大人,您是如何理解南大校训★■★◆“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”的?
5月20日,南京大学120周年华诞。值此之际,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方延明教授推出了校庆纪念特别礼物《方延明新闻作品集》,书中收录了方教授的过往新闻作品,从2000多篇报道中遴选出,其中包括在人民日报■★★■、光明日报、中国教育报等重要报刊上的54个头版头条。这不仅是一部个人新闻作品集★★★,还是一所大学的历史记忆,更是一个时代的思潮缩影。
另外,大学要传承文化,传承思想。十年树木◆★■■,百年树人。大学不能跟风走,世界著名高校都是以其思想传承,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杰出人才而影响于世■■◆★。
方延明:我想就是“三个同行★■★★”吧,与国家同行◆◆◆◆★,与母校同行,与改革开放同行■◆。大凡一个人能做出一点成绩,一定要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,心系◆★◆★“国家事◆★★■■◆”◆◆★◆■★,肩扛“国家责”。
高明勇:记得三年前《方延明文化三论》(中华书局■◆★◆■■,2019年12月)出版时,您写到“以编年的先后顺序做学术回顾,可以从中寻出一个治学的轨迹与脉络”,那么,可以说《方延明新闻作品集》更像一个“新闻自传■★◆”◆■★★★,从中可以寻出一个采访的轨迹与脉络◆★★◆◆,您认为这个“轨迹与脉络★◆◆■■”是什么◆◆★◆■◆?
高明勇:这些年工作缘故,我对大学校庆现象也较为关注◆★。2010年,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系庆★◆,当时我与时任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访谈时提到一个问题,■★■◆◆■“中文百年,我们拿什么来纪念?◆◆”今天★■◆■◆,南京大学120年,疫情背景下◆■◆■■,很多校友估计无法返校,您认为“我们拿什么来纪念?”
方延明◆★◆◆:从某种意义上讲★★,出版这样一本《方延明新闻作品集》,这也是南大历届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和肯定,同时也是对南京大学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历史的充分肯定。
机缘巧合■■★★★,习5月18日给南大留学回国青年回复中强调,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。我想,每个人都讲好自己的故事,每个学校都讲好学校的故事★■◆■◆■,那中国故事就讲好了,那中国的国际形象就会有很大提高。
方延明:我感恩母校,是母校滋润了我◆◆★■★,离开母校的关爱和培养■★■,一事无成◆◆◆◆◆■。我也很感恩作品集里面被采访的前贤和名师,有我的好多师长和忘年交★◆■■★◆,重读这本文集,他们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眼前。所以,我在这本书的扉页特意写了一段话◆◆■:“在这一百二十周年庆典的日子里,谨以此书献给……在学校发展中殚精竭虑■◆★★■★,努力攀登科学高峰,教书育人的历代杰出师长们■■◆★■;在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和‘第一个南大’的进程中,关心和支持南京大学的各级领导★■■★◆、师生员工、海内外校友、朋友们;他们的业绩与南京大学永存,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南京大学的丰碑上,留在南大人的记忆里。”这是我的心里话。
方延明: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,著有《方延明新闻作品集》《方延明文化三论》《新闻文化外延论》《新闻实务方法论》《数学文化》等◆★★★■■。
高明勇:我看您在书中采访过不少“南大人”,也有一些已经故去,您认为他(她)们身上有哪些值得传承下来的“传统◆◆■◆◆”?
方延明★◆★■★:我觉得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很丰厚。南大胡金波书记为什么支持出这本书★★■★■◆,给予厚爱。他说,出版这样一本写身边事、身边人◆★★◆◆◆、学校事的书,可以弥补年轻师生对学校历史,对学校改革开放史知之不多的缺憾,是一种感恩前贤,激励后人的善举。南大的传统很多◆★◆■◆★,譬如:◆★■★“五·二○◆★■◆◆■”爱国主义传统;匡亚明招贤纳士,举贤使能的传统;曲钦岳校长取法乎上◆■◆■,追求一流的传统;胡福明解放思想、冲破牢笼◆■■■■、坚持真理的传统■■■◆◆,李四光、程开甲等矢志报国的传统……都值得传承下去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★◆◆■★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